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rasydanshop.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rasydanshop.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rasydanshop.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rasydanshop.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高国潮:欧美的贪婪与傲慢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_Betway网页登录入口网址
13793333165
betway网页
新闻中心

高国潮:欧美的贪婪与傲慢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时间: 2024-08-22 18:21:40 作者:

  作者简介:高国潮,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国际著名计算机专家、经济学家,担任多个国家政府经济战略顾问。著有《现代信息技术》《七国电子政务的比较研究》《领导干部读懂互联网金融》《领导干部读懂互联网安全》《领导干部读懂区块链技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三十多部著作。

  三月,当中国人还在携亲朋好友赏玩春色、踏青远足,享受走出疫情后第一个完全自由的春天时,欧美金融市场却传来阵阵寒意。在2023年初这一轮金融“倒春寒”中,倒下的金融机构不光有硅谷银行这类“术业有专攻”的业务细分型,也有瑞信这样的“百年老店”。如果说,见识过2020年美股“熔断四连”让我们大见世面的线年开春,更让国人感慨“咱们还是太年轻”。

  大部分人认为,硅谷银行的倒闭只是美金融体系中的一个偶发事件,对美整体经济产生的冲击有限,并不会对美元体系产生根本性地影响;也有的人觉得,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的倒闭是美金融体系即将崩溃前的冰山一角,甚至连带欧洲金融业也将收到波及,各种观点不一而足。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多国政府经济战略顾问高国潮教授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当前发生的这些热点事件,应放在更广的维度研究它们之间的关联,探寻逻辑源头,为我所用。

  一、2008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美欧金融企业生存环境堪忧。为赚取更多利润,导致金融企业铤而走险,信誉崩塌。

  自美国次贷危机算起,美欧经济从未摆脱危机的阴霾。2008年,在美“次贷危机”加剧形势的反复冲击下,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拉开了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帷幕。事后,美政府简单的将危机爆发原因归咎为监管部门失察,导致市场的力量过度膨胀,金融创新产品发展到了监管者几乎无人能懂的地步,最后出现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的串通,即本来是市场监督者一方与产品创造者及销售者的合谋。过滤掉诸多专业术语后,句子的主干就是“美金融监督管理者与市场经营者一起做假账,瞒不住了就爆雷”。美联储适时地拿起了大家耳熟能详的“QE”剧本,将危机向全世界输出,欧洲经济开启了不断“绝地求生”模式。2010年,欧债危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无一幸免;2018年土耳其里拉暴跌;2020年新冠肆虐;2022俄乌冲突,这期间,欧洲各国也采取过一些措施,如降低银行利息以刺激经济等,不过都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讲,硅谷银行、瑞信银行地倒闭,只是美欧金融体系乱源地不同体现,美欧金融市场紧密的关联性导致美国出问题,欧无法独善其身。

  1856年,瑞士信贷在苏黎世成立,经过持续不断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全球第五大财团,是正宗的“百年老店”,用“大而不能倒”这样的时髦语句形容瑞信丝毫不为过。然而,即使大如瑞信这样的金融机构,也不能置身美联储地盘剥之外。2014年,欧洲各国普遍追随美国步入负利率时代,加上欧洲头上始终游荡的经济危机幽灵,瑞信作为金融企业而言,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在这种背景下,瑞信被逼上了寻找高回报业务之路,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因此,瑞信近些年给我们贡献的如雇员监控、洗钱、腐败,甚至泄露客户信息等谈资实数不少,祖宗攒下的基业,定下的规矩被一步步蚕食。近年来,瑞信在美打压中概股事件中,为“韩国大忽悠”比尔·黄做担保,直接亏损55亿美元;联手格林希尔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又落下了30亿美元的烂账。

  格林希尔公司主业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名字非常符合“高大上”标准,实际上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在供应商面前提供“催收货款服务”,在采购商之间提供“放贷服务”的角色,通过吃掉利差在两边赚取利润。这项业务本身没问题,因为供求双方都存在资金流动性的需求问题,供应链金融解决了这个交易中这个痛点,赚取一些“手续费”无可厚非。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瑞信百分之百的信任格林希尔公司,完全忽略了对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据事后爆料,格林希尔做供应链金融的甲方客户中存在大量的造假行为,如《华尔街日报》的爆料,一个跟格林希尔创始人比较熟的人,借到了3000万去投资了纽约的一栋摩天大楼项目。甚至格林希尔公司名目繁多的贷款项目中,很多让人匪夷所思、不知所云,事后投资人才知道,这些名字其实都是创始人在澳洲老家班达堡的街道名字,可瑞信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号称行业翘楚,居然连派个业务经理去实地调查的动作都嫌多。更要命的是,瑞信寄予厚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向客户推荐这款金融理财产品时,明确告知客户这是风险最低的投资标的,在咱们中国,这叫“躺赚”。

  一系列的内幕披露过后,瑞信作为金融投资机构的专业性饱受质疑,信誉崩塌是迟早的事情。可能有人会说这个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的确现在这个结论是不是适用所有美欧金融机构,笔者暂时无法证明,但同样也无法对这个结论进行证伪。如果我们把美欧整个金融环境看成一个下了毒的鱼池,里面养了一池鱼(各金融机构),那么现在已经有三条鱼中毒死了,你能确保其他鱼都是没问题的吗?

  二、美欧利用金融优势对俄制裁后,面对银行业危机处置措施适当,信用也已是一地鸡毛。

  回到事件本身,硅谷银行地倒闭源于2023年3月9日(北京时间)硅谷银行发布的一则公告宣布在亏损18亿美元的前提下仍将出售其所有210亿美元的可销售证券,并通过出售股票资22.5亿美元,随即出现挤兑潮,三天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的一份声明表示,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当日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在硅谷银行倒闭之后,美财长耶伦对保障客户存款的表态更是一周三变,无限放大了客户、投资者的焦虑。同时,美签名银行也步了硅谷银行后尘。

  瑞信作为硅谷银行的第二大债权人,硅谷银行的倒闭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美财长耶伦对倒闭银行客户善后政策态度的反复算是举棋不定的话,那么瑞信地善后工作就可以称得上决绝、。

  作为美国制裁俄罗斯的忠实追随者瑞信,其在国际金融现行体系中的份量与硅谷银行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任由局势自由落体式的发展,那么塌方式的就会让国人继续增长见识。3月19日,瑞士政府通过一项紧急法案,授权央行为瑞银提供2600亿瑞郎(约2800亿美元)收购瑞银。老实讲,瑞士政府地反应还算及时,偏偏在收购方案中,又出现重大失误。

  3月19日晚,瑞银宣布收购瑞信,其收购方案核心内容有二,其一:全股票收购,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份的股东将获得1股瑞银股份,相当于每股0.76瑞郎,总对价30亿瑞郎,约合32.5亿美元;其二:瑞信的债券投资人持有的约170亿左右的AT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瑞信在周五收盘的时候,市值大约还有73.7亿瑞郎,结果到了晚上,瑞银就以大概40%的价格把瑞信给收了,股东损失惨重,如瑞信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以15亿美元持有的瑞信9.9%股份市值,一觉醒来就只剩下3.3亿美元不到了。同时,购买瑞信AT1债券金融理财产品的客户,则直接清零。

  这个收购方案就在,作为股东如沙特国家银行等,在面临持股企业重大变故时,连为自己争取一个好点的“买身价”机会都被剥夺,完全成了局外人,15亿美元真金白银地投给瑞信以后就好像没有啥事了,只剩下一个“旁听生”的资格。而作为对瑞信客户地处理方式则更让人难以接受。作为中国人来讲,我们自古以来从未提出过类似“私有财产圣神不可侵犯”、“商业信誉立国”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但“欠债还钱”一直是我们遵循的最低道德准则,不论是生活中,还是生意上,这都是大部分人默默遵守的行为准则。一般来说,债权应优先于股权的。AT1属于次级债,偿还的顺序确实低于一般债券,但它的优先级肯定高于股东。金融企业一般的清偿顺序是存款、各种金融债、T2债、AT1债,优先股、普通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哪儿有不先还债主钱,却先给股东补偿的道理?退一万步讲,瑞信AT1债券,类似于我们的祖国的“债转股”,即当企业经历经营困难时,为获得更好的流动性,将债权人持有的债务转换成企业股份,从而为企业渡过难关提供机会。非常情况下,“债转股”这种解决方法也能被客户接受,毕竟换回一点持股还有翻身的机会,而减记留给客户的可能就只剩一条银行对账短信了。

  美欧金融体制萌芽在欧洲,胜极于美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美国虽然急不可耐的靠吸血欧洲维系自身,但这一个道理理解得很透彻。3月19日,美联储联合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西方主要经济体发布联合声明,宣布通过常设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去增加流动性供给,并同意将7天的操作频率从每周变成每天,持续到4月底。通俗讲,就是允许西方各大央行之间相互拆借美元,以共渡难关。但美自身现在都在通胀高企、国债上限、加息缩表很多问题中玩“七个坛子六个盖”的游戏,还要借出盖子给欧洲盖,其效果可想而知。

  自俄乌冲突以来,以美为首主导的对俄制裁被欧洲无条件全盘接受,将SWIFT系统武器化、对俄罗斯国家资产随意冻结、对俄罗斯籍富豪财产肆意掠夺,这些手段西方还需要冠以“维护乌克兰国家主权、领土”、“反对战争”这些冠名堂皇的理由,那么硅谷银行、瑞信银行倒闭善后处理过程中,展现的就是美欧赤裸裸、无差别的明抢了。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一切被全世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谁都不清楚自己国家,甚至是个人的财产还是否安全?美欧开银行能开出客户人人自危、提心吊胆的局面,信用扫地是必然结果。

  瑞信倒闭引发的潮涌很快波及亚洲市场。3月20日亚洲交易的欧洲银行股价大跌,港股汇丰控股、渣打集团等下跌明显,中信银行国际、创兴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也有AT1债券20日下跌幅度一度超过3%。目前无法完全统计出中资企业在本次事件中受损的具体数字,中资在欧洲市场是一股十分活跃的力量,在如此重大的金融突发事件中出现损失不可避免。外界普遍针对硅谷银行、瑞信银行善后方式表示不理解,甚至部分人认为这种明抢行为是因为在这两家银行中,中资占比较高,是针对中国资产的抢夺。美联储、瑞士政府处理这一系列事件的动机究竟何在,我们没办法探究,以美欧一贯即使抓到真凭实据也打死不承认的作风来看,最后终归是一桩无头公案。

  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多国政府经济战略顾问高国潮教授认为,随着事件热度的逐步降低,表面上看,一切在慢慢归于平静,然而,真正的风暴尚在酝酿之中。美欧主导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最大的价值在于全球各国无偿地信任,这种无形的资本能够说是美欧近三百年工业发展结出的果实精华,但现在可能会一夜之间败个精光。美联储毫无节制的加息缩表、瑞士政府罔顾股东利益,不惜修改法律促成瑞银收购瑞信、减记AT1债券强抢客户财富等行为都属于“儿卖爷田心不痛”的短视操作。时间会向世人证明:谁伤得最重?

  我们都知道美元霸权演变的过程经历了:黄金锚定——石油锚定——信用锚定三个阶段。锚定黄金很好理解,即美元从诞生之初就以铸币法案的形式规定:一美元折合371.25格令(24.057克)纯银或24.75格令(1.6038克)纯金;到20世纪70年代,美元贬值严重,美政府通过与沙特“石油换安全”协议又将美元与石油捆绑到一起;到本世纪初,理论上,超发的美元已经与中东国家石油实际产出严重不符,违背了货币地发行原则,贬值应该是美元的常态。但美元能够一直维持强势,保持全球最大的储备货币地位,除了美国自身是全球最发达经济体,拥有强大科技、军事实力背书以外,来自欧洲的支持也可以让我们关注。

  随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西欧各国陆续加入工业强国行列,综合国力逐步进入峰值,依托规模化地工业制造,对当时大部分处于农耕文明的亚非国家形成碾压态势,开启了血腥、漫长的殖民时代。从老牌的西葡到后起的英法,在西方长期殖民掠夺的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宗主国——殖民地之间经济、文化的深度捆绑,1776年独立战争以前,一度连美国本身也是殖民时代的受害者。1870年德国完成统一之后,帝国主义国家更是掀起了瓜分亚非的狂潮。20世纪初,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各国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实力仍然强大的英国和法国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着大片的殖民地,而新兴的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只占有一些面积不大、资源贫乏的“剩余地区”,利益分配不均最后导致一战爆发。一战结束仅仅十余年后,日本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宣告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已经再度开始,继之是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传统形式殖民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殖民主义的变种——“生存空间”理论,以及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显然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战后,殖民地解放运动达到高潮,大批亚非国家重新获得独立的国家地位,大多数国家由于没有经历过中国这样彻底的革命,在新建立的政权中仍能看到很多西方的影子。人类天生崇拜强者,百年殖民影响已经将西方强大的映象深深烙入被殖民地的民族基因中,例如我们的南亚最大邻居,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建立起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实际只是照搬英国的那一套而已。

  二战后,美为对抗全球社会主义运动,利用战争赚取的海量财富,有意识的扶植西欧、日本,帮他们恢复经济,整个西方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美元以援助、贷款的形式进入欧、日,重建欧、日工业体系后,又通过欧、日这些昔日的宗主国生产的商品渗透进原殖民地,因此,在研究美元霸权时,咱们不可以将西欧、日本所承担的角色进行割裂、剥离,应将他们视为一个整体加以认识。经济学中,我们将货币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那么美国就是美元这种商品的制造商,而西欧、日本这些就是这个商品的区域代理、二级经销商。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我们再来梳理近一年来发生的事件就能得出很直观的结论:美联储肆无忌惮地加息,不负责任扰乱全球金融市场秩序,说明“生产体系”已然浮现了问题;欧洲金融行业受到波及,行业领头羊都在劫难逃说明“经销体系”也有隐患,当一家“企业”在生产、销售环节都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又无法有效解决、摆脱困境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结果,大多数人应该都心知肚明。

  瑞信银行AT1债券减记引发的争议事件受损的是整个美欧金融行业的信用,产生的后续影响绝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就像我们大家常常看到的直播带货,在买到问题产品时,顾客总是认为生产商与带货主播是串通一气,坑害消费者。无论带货主播有多大名气,信任一旦受损,那么我们最有效的应对方式是换一家店铺消费。

  美西方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从2014年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半岛开始一直持续,只是在俄乌冲突以后做得更加决绝,不留丝毫余地。

  2014年,北约东扩的步子已经迈到了俄罗斯门口的乌克兰,第二次后,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遭到废黜。失去乌克兰、尤其是失去克里米亚,意味着俄罗斯将完全丧失在黑海的战略主动权,削弱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存在。2014年3月,亲俄的克里米亚地区人民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同时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将这块战略要地收入囊中。

  克里米亚事件爆发后,美国联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打压国际原油价格,这一刀是结结实实地砍在了俄罗斯经济大动脉上。伴随经贸方面制裁的,还有技术方面的制裁,由于美国及其盟友掌握着世界上绝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出口管制的方式限制对俄罗斯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014年3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放话称:“不仅要对俄罗斯个人实施制裁,还要对俄关键经济部门实施制裁,这些制裁会重创俄罗斯经济,也会扰乱全球经济,但俄罗斯必须懂得,进一步激化局势只会让自己在国际社会更加孤立”。然而,美西方常年地打压、威胁并未让俄罗斯就此屈服,作为中国民间戏称的“上三常”(中国网民戏称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为‘上三常’),在面对国家利益即将受损时果断出手,俄乌冲突迅速占据全球新闻头版。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以美为首的西方阵营冻结、没收俄罗斯国家及个人海外资产,连俄籍移民富豪都受到连坐,更是将俄罗斯踢出SWIFT清算系统之外,切断俄罗斯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企图使俄罗斯由内生变,最终向美西方妥协。

  俄罗斯与乌克兰在战场上打了一整年之后,2023年伊始,俄罗斯总统普京表态,估算2022年俄罗斯经济萎缩2.5%,一个月后,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给出了全年经济萎缩2.1%的确切数字,这与西方国家在去年2月俄出兵乌克兰后开始对其实施首轮制裁时所做的灾难性预测相差甚远。在遭遇美西方2022年施加的突如其来的全方位制裁后,俄罗斯经济逐渐站稳了脚跟,俄央行行长埃尔薇拉·纳比乌林娜表示,她预计俄经济将在今年年中恢复增长,2023年GDP将处于萎缩1%到增长1%的区间。老实说,对于常年遭受西方经济制裁的俄罗斯来说,全国GDP下降2.1个百分点,这样的幅度基本能忽略不计。

  根据俄罗斯官方发布消息显示,2022年,俄罗斯经济面对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西方制裁,该国金融部门起初作出较为消极的预期。俄央行在2022年4月份曾预测该国经济当年将萎缩8-10%,而俄经济发展部则预测GDP将减少7.8%。事实上,俄经济的实际降幅低于这些部门的最初预期,因此在秋季时,金融部门将预测值向相较乐观的方向进行了修正。

  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多国政府经济战略顾问高国潮教授认为,俄罗斯经济2022年的表现,是以鲜活的实例展示了在完全脱离美欧经济体系下,一个主权国家“去美元化”实操的可行性,是全球首个完全将“去美元化”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经济体,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美元体系的迷信,逐步摸索建立起一套以贸易国双方本币为清算货币的新体系。

  美元霸权通过相同运作反复收割全球财富,其模式、逻辑早已被世人所知,面对这种无尽、无度的剥削、掠夺,各国都知道“去美元化”是破局的唯一、最佳途径。在俄乌冲突之前,去美元化之所以一直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原因有三:

  其一、 美元体系或者说美欧金融体系已经运行近二百年,如本文第三点所阐述,美国吃肉,西欧喝汤,几乎所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在尽力维护这一体系地运行,维护这一体系就是维护西方既得利益。由于美欧经济利益地深度绑定,推行去美元化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面对的将是整个西方利益集团,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资格采取行动。

  其二、在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出现之前,没有一点一个国家愿意赌上国运改变现状。每个国家发展都有短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取长补短,从而维持经济稳步的增长、社会稳定。虽然全世界都知道美国通过美元在进行剥削、掠夺,但是去美元化后接下来该怎么样应对,没有一个先例可循,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走一条未知道路,不如维持现状。

  其三、美欧非法制裁、封锁的国家不在少数,如古巴、朝鲜、伊朗等,这些国家普遍综合国力不强,本身就属于身单力薄类型,而针对美元霸权体系提出异议并准备改变的国家如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最后均落得国破人亡的结局,这无形中放大了各国“无力反抗美元霸权”的主观印象。类似制裁俄罗斯这样决绝的手段用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上尚属首次,因此制裁结果备受瞩目。

  在这种背景下,美欧对俄罗斯政策出现了明显失误。美欧经历疫情危机、供应链危机、通胀危机,本身国力损耗严重极度虚弱,而常年对小国进行征战,已经使美欧产生了强烈的错觉,自然而然的把这一套用在了俄罗斯身上,但俄罗斯并非一个可以随便揉捏的小国。无视“时”与“势”的变化,草率摊牌介入俄乌冲突,到头来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致命弱点。

  俄罗斯2022年经济表现,将这些疑虑进行了完美的解答:俄罗斯依旧是GDP全球排名第十一位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经济稳定提供了足够的韧性;顶住了美西方集团号称“金融核弹”级别的制裁;通过与主要贸易伙伴本币结算有效保持了国内物价;军事上的闪电战虽然拉垮,但是在整个西方经济、军事援助乌克兰的情况下仍打得有来有回。

  从瑞银收购瑞信开始,市场地反映说明一切。对于欧美整个金融、银行体系,乃至于整个经济情况,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其它经济主体,都逐步表现出了担忧和不信任,市场早已呈现恐慌情绪。如果没有处理好现在的市场恐慌情绪,让其蔓延出去,那么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金融市场恐怕都要受到不小的冲击。2023年3月15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略带调侃地说道:“我们的银行系统大部分处在西方集体施加的非法制裁之下,只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若干环节存在有限的联系,由此算是因祸得福。我们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不可能会受到这场正在海外发酵的危机负面影响。”

  美联储、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关于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地实行,就是整个美欧金融体系联合自救的行为,后两者并不具备类似美国的特权,归根结底还是只能遵循美联储的意志起舞。如今的欧洲金融风雨飘摇,而美自身尚在受到降通胀、加息两难困扰时,又添国债上限问题,那么受美欧银行倒闭影响出逃的资金还能选择哪个安全的避风港?

  从2022年末开始,德国总理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日本外相林芳正,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等一系列国家或国际组织领导人密集访华;德国、巴西派出本国精挑细选的企业代表团来华。

  3月28日,中海油与道达尔能源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完成了中国国内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

  3月29日,沙特阿拉伯内阁周三(3月29日)批准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决定。早一点的时候,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与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成功达成的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

  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巴西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会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

  3月31日,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印尼巴厘岛结束,东盟各成员国同意在该地区加强本地货币使用,并减少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对当前国际主要货币的依赖,以更好应对全球性危机。

  目前,亚、欧、非、南美等30余国慢慢的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成员国之间,本币交易地讨论也如火如荼。

  特别要注意的是,东盟财长会议中,明白准确地提出的是“在金融交易中减少对美元、欧元、日元及英镑的依赖。”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更是直接喊话,向我们提出成立“亚洲货币基金”构想,充分说明了亚洲对去美元化或者说金融去西方化的紧迫性与强大的执行力。反对美元霸权由单个国家逐渐向集团化靠拢,“点”与“面”已经串联成势,如同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年前的美元与欧元之争,甚至更广泛的讲,包括英镑、日元,是美欧金融体系下内部利益再分配的表现,无论美元压倒欧元亦或欧元压倒美元,最终仍将为美欧金融霸权代言,不具备普惠性质,得不到其他几个国家全力响应与支持是必然结果。

  人民币慢慢成长为全球第五大货币,是近现代以来首次有独立于美西方国家体系之外的国家主权货币进入主流,这是一代代中国人历经70余年不断奋斗、积累的结果。中国自古以来就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更是早在宋朝,中国人就发明出全世界第一种纸币“交子”用于促进贸易。今年3月10日,在中国努力斡旋下,中国与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申明——《北京宣言》,沙特、伊朗这对宿敌迎来和解,叙利亚、也门等长期遭受战乱的国家都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事实一再向世界证明,谁是真正在为推动和平、发展经济、解决民生做贡献。目前中东地区沙特、伊朗、伊拉克均已实现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OPEC+成员国中,大部分已经实现与中国本币贸易;加上中国本身已经使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是全球大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工业制成品、生活消费品、能源产品的相互加持、背书下,乘着这股“东风”,相信人民币国际化的路会越走越宽。

  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总有一些杂音在耳边聒噪,都跳不出“人民币不够资格打破美元统治,最终将无功而返,不过是中国人一厢情愿、镜花水月”范畴。

  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多国政府经济战略顾问高国潮教授认为,货币烙上再多的标签,终究跳不出它从发明出来开始就被赋予的职能,作为商品交换价值标尺才是货币的灵魂,背离了这个本意的货币都只是浮云。笔者更愿意强调的是,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回看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历程,会发现更广更深的意义。二战后掀起的解放运动让一大批亚非拉地区国家实现了独立,但是这种独立更多的是表象上地独立,新生的主权国家看似可根据国民意志对国家实现管理,但实际还是运行在由美西方主导建立的经济体制之下,一旦与美西方利益产生矛盾时,毋庸置疑的就会被拿来“献祭”,而这些国家、地区只要反抗的念想冒头,就会带来各种甚至战争,除了服从压迫、剥削之外,没有出路。经济殖民、债务陷阱一直是美西方喜欢给中国扣上的大帽子,但真正在践行这种隐性掠夺的一直是他们自己。人民币国际化为这些国家、地区提供了多样的服务平台与途径,结合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公平、公正原则,让他们看到了摆脱美欧剥削的希望,这才是近期如此多国家愿意与中国进行本币贸易的真正原因。我们也要明确的宣示,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不是彻底摧毁美西方建立的现行的金融体系,而是作为一个有益补充,让世界在多极化趋势下,各国有更多自由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破坏不符合中国一贯的行事作风。

  世界经济东升西降,美欧自身经济深陷泥潭,此为“时”;世界各国反抗美元霸权意识觉醒,不断推进贸易结算本币化,乃称“势”;“时”为辕,“势”作辙,即成历史之车轮。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只要顺势而为,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扎实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以负责任的态度维护好人民币的“信”,让更多的人民币国际用户得到更多的“利”,那么鲜花盛放的那一刻就仅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等待。


上一篇:从3万起家到身家20亿冯仑:做对3件事翻身很容易 下一篇:看望“最终一座麻风孤岛”:有人50多年没见过孩子